活体动物钙成像技术为解析神经活动、细胞功能等生命过程提供了直观视角。但实验涉及动物选择、探针植入、设备调试等多环节,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结果偏差。以下从关键环节梳理活体动物钙成像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为实验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一、实验动物选择与准备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至关重要。小鼠因基因小鼠模型进展,常被用于活体钙成像,不过大鼠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应用也在推进。在准备实验动物时,要注意动物的健康状况,避免选择有潜在疾病或发育异常的个体。若动物本身状态不佳,后续实验结果易受干扰,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二、基因编码钙指示剂(GECIs)表达
病毒表达:病毒表达是在大脑中表达GECIs的常用方法。但需注意,病毒反复冻融可能影响感染效率,务必避免。在注射病毒前,要用涡旋混合器充分混匀。同时,要测试不同稀释度的病毒,以获取大脑中的最佳表达。表达过少,难以检测到信号;过度表达,则可能引发高背景荧光,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移液管中要避免出现气泡,病毒解冻后,必要时用含5%甘油的PBS稀释。若注射时液面未变化,需将玻璃移液管从脑中取出,清洁尖部,或更换新移液管再次注射。
转基因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能在整个大脑中表达GECI。然而,不同的转基因模型,GECI在脑区之间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使用这类模型时,需提前了解其表达特点,判断是否符合实验需求,防止因表达不均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成像探针植入
光学导管:光学导管常用于光纤光度测定实验,可采集浅层或深层脑区的信号。其优点是植入创伤小,对组织损伤少。但它只能采集单个或群体信号,无法提供单个神经元的空间分辨率。在选择使用光学导管时,要明确实验对分辨率的要求,若需观察单个神经元活动,则不适合选用。
皮质窗口:皮质窗口适用于对大脑表面大面积皮质区域或整个皮质进行成像,能提供细胞分辨率或大规模钙成像记录。但在植入过程中,操作要精细,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多损伤,否则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干扰实验结果。
GRIN透镜:GRIN透镜可植入大脑成像单个神经元,能在自由行为动物大脑中提供细胞分辨率成像。不过,其直径有限,视野相对较小,且植入较大的GRIN透镜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植入时,需精准定位,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同时要考虑其视野范围是否能满足实验对观察区域的需求。
四、设备调试与使用
成像系统耦合:成像探针、光源和成像设备之间的耦合要稳固。若耦合不稳定,可能导致荧光信号传输不畅,影响成像质量。在实验前,要仔细检查耦合部位,确保连接紧密。不同的钙成像系统,耦合方式有所不同,如通过成像光纤、光纤,或直接将系统安装在动物头部(如微型显微镜),需根据具体系统进行正确操作。
光源和滤光片组:GECI有特定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需选择合适的光源和二向色镜/滤光片。LED光源较为常用,在使用前要校准光源强度,确保其能有效激发GECI。同时,要根据GECI的特性选择匹配的滤光片,准确过滤发射信号,提高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若光源强度不足或滤光片不合适,会使荧光信号不明显或夹杂过多杂光,干扰数据采集。
五、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动物状态监测:在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动物的状态。如进行头部固定实验时,固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4-6小时后将动物放回饲养笼休息、进食和饮水,防止固定时间过久给动物带来压力,影响钙信号。对于术后的动物,每天要观察其运动、食物/水摄入量以及手术前后体重变化,持续5-7天,及时发现动物的异常情况。
环境因素控制:为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钙成像实验最好在隔音、光照强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约110勒克斯光照的木质隔音箱内。不同刺激之间要给予动物足够的恢复时间,至少5分钟,确保前一次刺激对动物的影响消退,避免干扰后续实验结果。同时,在记录期间,要严格按照指定时间传递刺激,保证所有刺激与钙记录同步。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处理活体动物钙成像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校正运动伪影等干扰因素。例如,使用405nm光刺激后获得的荧光信号校正运动伪影,先通过最小二乘线性拟合将滤波后的405nm信号与470nm信号对齐,再用470nm信号减去拟合的405nm信号,获得经运动和漂白校正的信号,最后根据公式计算dF/F。此外,要注意选择准确的数据分析软件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特点进行合理分析,避免因分析方法不当得出错误结论。
活体动物钙成像实验的严谨性贯穿于每一个步骤,从动物筛选到数据解读,任何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实验的可靠性。遵循上述避坑要点,结合实际实验条件灵活调整操作,既能提高实验成功率,也能让获取的结果更接近生物真实状态,为科研结论提供扎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