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研究中,钙成像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帮助科学家打开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细胞活动奥秘的大门。

一、钙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钙成像技术,是借助钙离子指示剂来监测组织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生物有机体内,钙离子是关键的胞内信号分子。以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为例,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通常维持在50-100nM。而当神经元活动时,胞内钙离子浓度可显著上升至10-100倍。钙离子指示剂与钙离子结合后会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荧光强度改变,从而将神经元中的钙离子浓度变化转化为可检测的荧光信号,科学家借此实现对神经元活动的实时监测。
二、钙离子指示剂的多样选择
想要对钙离子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效检测,钙离子指示剂的选择至关重要。钙离子荧光指示剂在未结合钙离子前几乎无荧光,与钙离子结合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依据激发光波长范围,钙离子指示剂可分为可见光激发和紫外光激发;根据工作原理又可分为比率和非比率型。
紫外光激发的Fura-2和Indo-1是常用的比率型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在低Ca²⁺浓度下,于~380nm处激发,高Ca²⁺浓度下在~340nm处激发,通过340/380nm交替激发,获取在510nm处对应的发射光荧光强度的比率,可对Ca²⁺浓度定量测量,且结果准确、不易被漂白。Indo-1在340nm处用单一波长激发,在400nm和480nm处分别检测结合和未结合Ca²⁺的荧光信号,通过二者比率确定Ca²⁺浓度,不过它更容易被漂白。
可见光激发的Ca²⁺探针,如Fluo-3,是典型的单波长指示剂,最大激发波长为506nm,最大发射波长为526nm,与Ca²⁺结合后荧光增加60至100倍,可用于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或流式细胞仪。Rhod-2激发和发射波长更长,在540nm处被激发,发射波长在580nm以上,适用于具有较高自发荧光现象的细胞和组织。
随着技术发展,基因编码的Ca²⁺指示剂(GECIs)出现,如由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钙调蛋白(结合钙离子)、钙调蛋白结合肽M13组成的GCaMP,结合钙离子后发出绿色荧光,改变了观察神经元群体活动的方式。还有红色荧光版RCaMP等。
三、丰富的成像方式
传统的宽场荧光显微镜因光散射影响,只能对大脑浅层的神经元或离体组织成像;共聚焦显微镜光损伤较大,一般用于离体钙成像。而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在活体成像时能实现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比如对海马树突棘的钙离子信号成像等。近年来,还出现通过植入性的microscope或microlens对活体freely moving动物进行钙成像的技术,动物头部只需植入GRIN lens,可同时植入多个观察不同脑区联系,像直接植入动物大脑的微型荧光显微镜,重量轻,不影响动物自由活动,能提供一定视野和分辨率。
钙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可用于观察神经元集群活动,研究感知觉、学习记忆、社会性行为等;在心脏医学领域,有助于研究心脏细胞收缩等;在药理学中,能探究药物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多种钙离子指示剂和钙成像手段,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选择,助力其深入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